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建设集团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引领,坚持“安”和“稳”的总基调不动摇,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主动融入“两个联营+”战略布局,预算指标超额完成,企业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责任
1.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深入贯彻项目精细化管理推进会精神,扎实开展提质增效、对标一流价值创造专项行动,经营状况稳步向好。一是实现考核目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研发投入强度等“一利五率”指标完成考核任务,同比均实现增长。二是资金收付成效显著。项目进度确权率升至95%以上,完成竣工结算项目313项,有力疏通存货变现渠道;加大账款回收力度,年度回款突破200亿元大关,清收金额再创新高。三是经营方式更加精细。建成煤炭生产、运营、洗选3类标准成本体系,共享中心2期项目建成投用,参与完成司库体系建设,数据辅政功能发挥较好,企业经营更加精细规范。
(二)安全责任
1.强化责任落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一是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年辨识、季评价、月总结、周分析、日调度”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制定煤矿及矿建施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实施细则和风险辨识指南,坚持项目部每旬、工程处每月、建设集团每季度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制定管控措施清单。围绕矿井各类灾害因素以及提升运输、危大工程等管控重点难点,认真开展重大安全技术业务会商,对高风险项目部先后组织现场会诊。三是紧盯安全管控重点。落实重大安全风险安全包保,建设集团对三处、四十九处、朔州分公司实行安全包保,开展安全约谈,成立境外项目安全工作专班,不断深入现场帮扶指导。各单位对存在重大风险和问题突出的项目实行负责人包保。强化高风险作业管控,制定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细化管控流程措施,对高风险作业点实行工程处副总师及以上领导现场专盯。
2.深化专项整治,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一是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专项整治。强化专业管理,加大对下梨园、纱岭、钟九、阎家庄、泊里、依兰、南山、新城、长滩、将二、吉郎德、芒来等高风险项目致灾因素排查分析力度,有效防范和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开展专项整治,组织无轨胶轮车、架空乘人装置、燃气、消防、边坡治理等专项安全督导,开展春节、全国“两会”和国庆期间不间断安全巡查。强化外包、外委、外租“三外”管理,积极组织“三外”风险隐患大排查。二是深入开展安全活动,强化安全考核。1-3月份开展“平安一季度”活动和安全生产专项督查,4月份组织了安全“回头看”活动,5月份组织开展安全互查,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下半年,开展百日攻坚和“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提升运输、“冬季三防”等专项检查活动。
3.加强基础管理,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一是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计划和工作措施,开展动静态考评。贯彻落实施工生产安全作业标准,制作发放岗位风险流程卡、“明白卡”9436份。洗选公司开发线上“网格化”风险管控流程,实现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线上联动和全过程数字化。组织煤矿安全业绩自查自纠,丰富煤矿标准化管理内涵。山不拉煤矿和南阳坡托管煤矿均保持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开展达标评比活动,评选表彰27个安全生产标准化先进项目部和45名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二是持续提升全员安全素质。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明确各单位党委书记、项目部支部书记为本单位、本项目部安全教育学习第一责任人,层层开展安全教育学习考试,全面落实“一日一题、一月一考”,扎实组织各类培训;建立线上安全培训考试系统,分层次、分专业编写考试题库,落实“逢查必考”。不断丰富培训形式,组织制作并推广学习自救器使用、胶轮车检查、综掘机检查维护等8类短视频,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讲堂活动。加强应急培训,制作发放现场处置方案卡片及应急工作手册,及时开展了组织应急演练;建设集团与基层单位联合开展井下提升运输事故应急救援联合演练。三是提升装备科技水平。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研发胶轮车保护装置,投用塔吊智慧驾驶监控系统、冻结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等科技成果。山不拉煤矿按计划完成智能化矿井建设任务;三处以三山岛项目为依托积极优化立井智能管控平台;朔州分公司南阳坡托管煤矿生产系统实现远程集控、无人值守,有效减少了固定岗位人员。四是大力推进“守规矩”安全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守规矩”安全文化,以“定规矩、学规矩、用规矩”为抓手,建立工作指南监督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明确党委、支部两个层级具体工作任务,推行“日学、周查、月答、季评、年考”五步工作法。持续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逐条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安全执行力和工作作风有所改进。
(三)环境责任
1.加快推动高能耗设备更新改造。2023年建立了蒸汽锅炉、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设备能效台账,制定重点领域产品低于准入标准设备更新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山不拉煤矿、隧道公司完成2023年的在建设集团提升绞车全部实现变频控制先进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施工情况,编制了2024-2030年空压机、通风机及排水泵进行变频控制更新改造计划。为提高设备运转效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完成设备检修检94台,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包括提升机、电焊机、钢筋机具等)252台(套)。根据使用情况项目部部分物资需回收利用,2023年利废回收PE塑料管10万余米、盐水50方,螺旋钢管1588米。
2.建设并完善节约能源管理制度。结合建设板块实际,突出工程施工节能管理,制定《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办法中规定施工现场实际,编制施工节约能源方案,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应当优先采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以及地方发布的相关目录中的节能技术、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应采用可循环利用临建设施;鼓励推广采用低耗设备、变频技术、余热利用技术;分别在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实施电能监测,制定用电定额和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
3.深入推进现场精细化管理。下发《中煤建设集团建设工程智慧工地指导意见》和《地面建筑、矿山立井、矿山冻结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标准》,指导所属单位智慧工地具体建设相关事宜;以智慧工地建设为抓手,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施工全过程,依托技术手段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建立企业综合能源管控平台/能源消耗在线监测智慧管理平台,开展能耗数据采集、能效分析管理与诊断优化、动力设备新型故障诊断,实现多级用能监管,实时监测施工现场水表、电表计量数据,同步显示生产设备运转情况和效率。开展BIM、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升施工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着力提高BIM技术覆盖率和应用场景,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强化现场环境监测、智慧调度、物资监管、能耗管理、数字交付等能力,有效提高人均劳动效能,降低万元产值能耗。
4.推动绿色高效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下发《关于开展典型工程技术成果案例征集的通知》,初步收集了34项先进成果、3项典型案例。收集、汇总后通过两次业务办公会议进行遴选、审核,多次修定后形成最终版推广,并目录印发《中煤建设集团关键技术推广目录(2023年)》共20项关键技术、3项工程技术成果典型案例予以推广。推广三处阎家庄项目部提升机永磁减速同步电动机投入使用的做法,将永磁同步电机推广至提升机、皮带机等设备上,大幅节省电量。采用提升机“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跟进提升量实施单、双机提升,避免出现“大马拉小车”。开展设计侧源头节能,提倡用电直驱装置,减少风油动力驱动。推广切顶留巷开采新工艺,减少巷道开拓。推广应用智能化成熟技术装备,重点推进采掘智能化、辅助系统无人化、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或远程监控、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推进机器人替代重点岗位、危险作业人员。施工设备液压化,自动化遥控技术改造,减少了井下施工人员,提高了施工效率,实现了减人提效。双联4臂高效液压伞钻在三山岛投入使用,6臂液压伞钻在武山正常应用,4臂液压伞钻在钟九风井试验并正常应用,双联高效液压伞钻打钻速度快,效率高,满足了金属矿山大直径井筒快速施工的要求;液压挖掘机完成了样机制造,并实现遥控操作功能,初步试验成功,下一步加大推广应用。
(四)创新责任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丰硕创新成果。2023年,建设集团获得授权专利56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主编《凿井工程图册》行业标准获颁布,主编的《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设计规范》《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2项行业标准获颁布,主编《煤矿巷道TBM法施工及验收标准》《成套式模块栈桥标准图集》2项行业标准通过送审稿评审;“深厚粘土层多圈非等强复合冻结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3年度全国工程建设“十大新技术”;“1600m深立井安全高效施工与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8m深厚表土大倾角斜井冻结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第四完成单位)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厚煤层超千米长顺槽切顶留巷多因素灾变防控关键技术”等9项科技成果获评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五小”技术创新成果32项,QC小组活动成果21项,BIM技术应用成果9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优秀“五小”技术创新成果11项,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优秀“五小”技术创新成果3项等。
2.积极参与攻坚创新项目,承担央企社会责任。参与国资委WLCY项目,共涉及2个领域方向2项重点技术和1项典型场景、1项重大工程。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指南,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设集团申报了9项科技项目计划纳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指南;与中国矿大合作,成功获得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超深立井复杂地质条件变质量突水与纳米注浆防控基础研究”项目。参与中煤集团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重点围绕“深立井安全高效施工关键技术”“斜井斜孔冻结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围绕国家能源局“能源装备补强短板“项目,开展了多技术路径的攻关研究。
3.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保障和促进企业创新活动、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人才的技术保障和动力支撑,2023年,新增建设集团“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特凿公司“河北省土木矿山冻结工法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创新平台。推广下发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企业级智慧工地管控平台开发与推广应用”等20项及“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研究与应用”等3项工程技术成果典型案例。有序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下发《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加快工程项目智慧工地建设指导意见》,编制《智慧工地建设标准(试行)》含地面建筑、矿山立井、矿山冻结工程共3项标准。积极推进“非煤矿山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垂直孔光纤陀螺测斜仪”、立井施工期悬吊系统安全控制技术、选煤厂智能化建设运维、“一仓一桥”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打造智能管理新模式和行业样板。
4.推动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引领行业发展。2023年,建设集团有7项科研项目列入集团公司2023年度重点科技项目计划,10项科研项目列入集团公司2023年度重点科技项目计划。“粮食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设计与智慧建造综合技术研究”围绕制造智能喷射混凝土机器人、智能充气风机、液压顶升作业平台等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4个课题开展研究。“盾构隧道大空间车站和复杂岩溶地层致灾因素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已顺利完成,实现了实时感知与预警分析等集成管理。“立井施工关键装备及辅助系统智能化应用研究”实施方案通过集团评审,预计2024年完成关键装备的地面试验和现场试验。“斜井斜孔冻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垂直导向孔光纤陀螺测斜定向仪的研发并在垂直冻结孔钻孔施工中使用效果良好,并已批量生产投入使用。“井巷工程不可注含水层致裂注浆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水力增透在基建矿井防治水施工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超深竖井工作面压裂注浆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深孔爆破致裂增加立井注浆效果三项课题,均已完成理论研究工作。“立井井筒液压设备系统集成及遥控技术研究和应用”已顺利完成,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五)员工责任
1.全链条强化“选育管用”。一是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规范选任程序,严格执行“凡提四必”等要求,强化干部选拔任用纪实管理。立足企业转型发展大局,突出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打破地域、部门等界限,选拔使用综合素质好、优势专长突出的干部。二是从严从实抓好精选和培养。出台《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总部人员竞争上岗管理办法》等制度,实现干部选任具体环节有规可依。加大交流力度,组织28名干部职工双向挂职锻炼,促进总部与基层优势互补。发挥党校、培训中心职能,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企业管理、技术技能、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办培训班241期,初步建成线上培训系统,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三是细化实化体现严管和善用。提高“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质量,对排名靠后、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约谈。严格做好拟提拔人员重点核查工作,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强化梯队建设,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编制《2023年度优秀年轻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后备干部推荐工作方案》,选定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列为建设集团后备干部,纳入后备干部库管理,其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持续优化。
2.加强薪酬社保管理。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收入分配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持续提升薪酬工作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待遇。一是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与各单位效益、效率、安全、质量等指标紧密挂钩的内部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印发《2023年高质量发展特别奖励方案》,实行差异化奖励,使薪酬分配更具导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二是优化收入分配关系。开展岗位价值评估,编制《建设集团总部及所属单位机关岗位价值评估指导手册(参考模版)》,指导所属单位积极构建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绩效贡献为依据的薪酬分配制度。三是强化人工成本管理。科学编制人工成本预算,按照“一适应两挂钩”要求,鼓励所属单位通过减员提高人均工资水平,通过三项制度改革优化各类人员工资关系。四是严肃收入分配纪律。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薪酬及福利费用管理的通知》,规范工资总额管理和列支渠道,强化单位负责人薪酬管理,严格执行单位负责人薪酬扣减相关制度,加强福利项目和费用管理。五是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障员工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待待遇。
3.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职工培养培训管理体系,不断增强职工教育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着力培养造就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完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印发《建设集团2023年教育培训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党校、培训中心作用,层层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培训工作。开发职工线上培训系统,完成系统初步开发工作,实现线上培训和考试等基本功能,持续开发情景教学、安全作业微视频等功能。建设三个实训基地,徐州实训基地具备伞钻司机操作、维修,抓岩机司机操作、维修4个核心岗位的规模化实操培训;建安公司在现有的电气和电焊实训基地基础上,制定了实训基地进一步建设方案;山不拉编制印发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持续推进实训基地建设。
4.工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发挥“双维护”职能,群监组织在安全生产中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安全寄语、井口送平安等活动,组织技能竞赛100余场次。积极参与“中煤兴农节”活动,坚持慰问帮扶送温暖不断线,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发放救助款物。深入学习宣贯团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统一广大团员青年思想认识。引领广大青年围绕中心工作、聚焦安全生产开展“一线有我、青年促安”活动,形成13项青年促安主推项目。
(六)社区责任
2023年,建设集团及所属企业认真落实社区责任,主动作为。
1.做好定点帮扶。建设集团所属单位共有2个定点帮扶地区,围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改造。积极划拨、筹集专项费用,投入资金为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美化村文化广场,完成村柏油路硬化,清理排水系统,增设健身器材,投入资金维修更换路灯。二是加强帮扶政策宣讲落实。开展好相关政策宣传和政策入户宣讲活动,确保已脱贫群众过渡期内,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不变。每月走访1遍易返贫致贫户,每季度走访1遍脱贫户,每半年走访1遍常住农户,及时开展防贫走访摸排。利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驻村工作队帮助残疾人、重病户申请防贫救助60余人次;帮助孤寡人群解决生活实际困难30余次。三是推动开展党建帮扶共建。加强对帮扶村的党建工作交流,开展党支部联建活动,捐赠学习书籍。组织村两委委员和党员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前往西柏坡进行红色教育,定期组织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村两委干部外出交流学习,开拓村两委班子成员视野和发展思路。四是助力当地民生工程。建安公司承建了魏县新区集中供热项目,为魏县年度重点公用工程,也是建设集团首个新能源民生保障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座新建能源站、配套办公用房及城市供热管道,供热能力达180万平方米。
2.开展消费帮扶。为积极响应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全力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建设集团及所属单位相继开展了新春消费等系列帮扶活动,发放倡议书,引导干部职工参与帮扶消费;根据集团公司中煤兴农节等活动安排,积极组织各单位开展网上消费帮扶活动,帮助定点帮扶地区加大产品销售。总部机关及部分单位结合实际,组织党员到张家口蔚县、贵州印江县等集团定点帮扶地区开展红色教育及康养活动,在助力当地消费同时,也营造了较好的帮扶氛围。
3.开展就业帮扶。各单位结合当地有关要求和用工计划,持续开展好就业帮扶。采取用工招聘和大学生招聘,推动帮扶地区劳动力就业,有应往届大学毕业生的符合用工招聘条件的择优录用(政策正常执行,今年暂无人员招聘)。定点帮扶单位根据政府有关政策,本着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帮扶目的,切实摸清实情,详细掌握全村家庭劳动力现状,针对家中有闲散未就业劳动力,及时提供务工就业信息。
4.开展教育帮扶。以教育帮扶促进人才振兴。设立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定点帮扶村当年考上本科以上学生。自设立教育奖励基金以来,已累计奖励研究生12名,本科生27名发放奖励金,教育奖励政策在属地广受赞誉。通过扶贫扶智举措,既解决脱贫户的子女就业问题,还减轻脱贫户子女的就学经济压力。
5.开展社区建设。所有工程项目聘用当地员工近万人,施工所用的水泥、石子、沙等原材料均在当地采购,支持地方建设,惠泽地方民生。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以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积极做好基础设施维修和修缮工作,做好小区“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鼓励员工志愿服务社会,坚持开展助老助学、扶贫帮困、便民服务、爱心助捐、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了服务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居民约万余人次。各单位以不同的方式,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报服务社会,展示了中煤企业的良好形象。